关于香港副学士和学士的面试问题
- 涛韬狮龙LV.团长
- 2018/7/18 4:42:22
今天介绍一下我面试的经验,既有副学士的,也有面试本科的。
我在当年7月末打电话给浸会大学副学士后他才说可以给我一次面试机会,而我那时可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对所报的专业没有什么了解,英文水平在TOEFL 80分左右,高考120分左右,可以说并不是很出色。
接到副学士的面试通知,要在几天后面试,于是我就开始重新抱起TOEFL的听力、口语这些资料出来反复听,练,以确保自己到时能听懂考官在问什么,再总结一下自己的个人经历,兴趣爱好这些,好准备自我介绍的内容。到时我也没有什么同学老师可以询问建议,反正自己就笃定自己爱文学,哲学,看书这些,还有音乐特长,于是就打算围绕这些说。当然,自己之前有些打听,说好像是小组面试,3-5人一组,自己也就不知道那是要看中什么了。
到了面试当天,去了,先是零零散散几个学生(好像全是本港的)一起坐下来笔试,有些学生看上去很是休闲,就像是去新东方填报名表的状态(也确实差不多),这令我印象深刻。笔试是有3-4道语法单选和一篇300词左右的小文写作组成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完成。记得那个语法题有考动词的,什么非谓语还是时态等等,模式很想高考的语法单选,难度可能高一点,与SAT的语法相似。
面试进去发现是单独面试,全英文,并且好像是多个房间同时在安排面试,我那个房间有两个面试官,都是香港人(我当时报的是传理和双语专业,其他专业的面试模式可能和我这个不一样,也许使用语言也不一样)。当中的主面试官就是我后来的英语和文学课的老师,她人很好,很文雅,也很漂亮。。。(是不是扯远了)。反正上来先是1分钟给我自我介绍,要计时的,我当然没有组织得很好,没说完就被打断了,老师也微笑着说没有关系。然后就是给了我一张纸,上面有一段关于环境问题的问题,还列出来5个思考方向,也是问题的形式,比如:“儿童是否在环境变化面前显得更为脆弱?”老师给我2分钟思考,5分钟表述。我就简单思考了一下5个方向,然后一个一个回答,先给出观点(同意,不同意,二者皆非),然后给出简单的理由,(比如儿童这个问题,我就回答的是否,记得老师当时还突然歪了一下脑袋表示好奇,然后我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儿童还在发育阶段,更有能力作出改变,对环境的适应力更强,而成年人则要弱一些),结果不到5分钟我就已经答完了,于是老师就说我可以离开了。面试结束。老师没有问我任何问题。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我回到之前的房间,另外一个老师叫我等一下,因为有些童鞋是面试完直接给offer或者reject。但是当时她还是让我回家去等。然后我在大概2-3天后就收到了offer,两个专业可以选一个。
我对这次面试的总结,就是老师还是看中英文能力和逻辑能力。比如当时我说出题纸上“vulnerable”这个词时,老师的表情透露出些许赞赏(也可能是我自作多情)。首先就是英文要看得懂,听的明,说的出。然后表达上要简洁,逻辑,不要中途突然插入个什么点然后有突然想到什么点,然后就跑题。也不要加入太多不必要的细节。因为面试的题目也许你完全不熟悉,但是通过你的common sense还是可以说个一两分钟的,不然你就是那种纯粹做题型人才。最拍就是,就是自己没有意见,一堆不知道,这让老师根本没法评判你,再就是不能给出理由。总的来说这次面试不会涉及到相关专业的问题。
在副学士读了两年,在第三学期开始便有各种针对二年级学生的面试讲座,告诉我们怎么样报名大学本科和面试技巧。也会有专门针对non-local的学生的讲座,因为他们的升学方式和本港学生不一样。一般都是non-Jupas或者direct的模式升学。那么本科面试就和副学士很不一样了。
我面试过三家UGC的学位:香港浸会大学英文及文学专业,岭南大学哲学专业,和香港大学音乐专业。
香港浸会大学是小组面试,2月初面试的,之前我的文学老师给我了一个以前她的学生的联系方式,是个香港人,考入了那个专业,他和我说了说他面试的样子,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面试和他说的完全不一样。这说明面试模式会根据教授个人的特点变化,每年也可能不一样。在面试之前我按照老师的建议,多看英文文学的书籍,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派系。并且要自信,负责,开朗,在小组面试中保持谦逊,照顾其他面试者的感受,不强话,不争论,最好可以带领讨论的方向。然后提前查明自己为何希望就读此大学,对这个专业什么感兴趣,对哪几门课程有兴趣,有什么职业规划等等。当时我找了几个老师帮我做模拟面试,结果都很好,老师都说我基本没问题了。但是他们忘了我是non-local…最后的面试我个人觉得还可以,但是也许是因为我的英文能力不够出众,或者因为我的non-local身份,所以一直没有消息。而我在香港本地的朋友,GPA在3.3左右的基本可以去中大这样的学校了,但是客观的说他们的成绩没有我的好。
香港大学是一个音乐生的特别项目,因为我有相关资格才被面试的,可能在这里没有什么代表性,所以不累赘了。
岭南大学是面试的哲学,时间在6月初,当时两个外国教授和一个香港教授单独面试的,因为我比较懂哲学,所以一下可以谈到很多专业内的问题和兴趣,他们很满意,面试很简短,不到10分钟。我一出来就是知道我会被录取,果然在一两个星期后接到了录取通知,但是最后因为经济问题放弃了。
总的来说,本科的面试很看重个人的人品(不能再耍小性子了),成熟度,和对专业的认知。很多大陆生在面试上不占优势,因为他们往往抑制自己的个性,又不知道自己的热情在哪里。建议可以看看YouTube上关于面试的视屏资料,尤其是关于面试名校的,会有些帮助。知道教授看中什么,也就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得体的表现,不要去耍性子,显摆自己昨天刚看的知识,觉得自己好像很有个性,很要强,也不要一堆不知道,听妈妈的话之类令人哭笑不得词语。
希望对即将面试的同学有帮助。
- 汇洋文化
- 2018/7/18 6:28:27
想问一下楼主 副学士上的学院是该大学的附属学院还是同校区在那个大学里上课?
- he5555555555
- 2018/7/18 9:06:40
内地副学士升香港八大的学士升学率高吗
- 闪电追魂
- 2018/7/18 11:34:37
大神帮帮忙,回答一下,我家庭条件一般要是不能拿毕业证我就不报了



香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