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人港大老鬼】《致高考状元的信》----丘亦生
- 小白最爱洗澡LV.旅长
- 2017/9/3 18:24:31
亲爱的(香港)高考状元:
我最近留意到, facebook上有不少人疯传你们的选科意向,才知道优秀的你们当中,除了两位有志选读法律及数学外,其余15位几乎清一色选读商科,其中9个是报读中大或科大的环球商业课程,向来这是进入投资银行及金融业的直通车。你们选读甚么本科,我当然尊重,但我忧虑的是,若香港的新一代尖子,一窝蜂地拥抱金融业,对经济及社会的均衡发展,会有不利影响,我只希望你们在通盘考虑后慎择自己的前途。
或许我可以在这里,给你们补充一点背景。近年华尔街大行对人才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不但花红水平今非昔比,裁员风险又高,而且经过金融海啸及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洗礼,银行的输打赢要形象已深入民心,社会地位一落千丈,获得一份投资银行的聘书,再不是证明自己实力的殊荣。银行举办的大学招聘会外,甚至会有示威,游说同学不要应征。难怪名校如哈佛,投身金融业的毕业生比例,已由2008年的28%,降至去年的17%。若非银行仍在不断裁员,早已喊人才荒。
不要以为,银行的最困难时间已经过去,近日一浪浪的银行丑闻,继续令他们形象大插水。月前摩根大通突然宣布其对冲风险部门劲蚀20亿美元(最新数字已升至50亿至90亿美元),以风险管理能力著称的行政总裁戴蒙( Jamie Dimon)承认犯下多个错误。最近又到巴克莱银行自首,率先承认不当操纵伦敦美元同业拆息( Libor),被罚款4.5亿美元巨款,而监管机构正顺藤摸瓜,调查多家为 Libor报价的银行。
美国一家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去年访问了6700个年轻专业人士,发现他们最渴望加入的公司为 Google、苹果及 facebook,摩根大通排第41,但已经是银行中最高的排名。试想想,今时今日,如果在一个社交场合中,有人问你在哪里工作,答苹果抑或摩通,会更加有型?
当然,除了切身利益之外,如果你还愿意思考一个香港整体利益的问题,我想告诉你,金融业若过份膨胀,其实对其他行业及整体经济,都不是好事。
国际清算银行最新发表的年报,便直指一个地方的金融业太蓬勃,会抢去其他行业所需的人才,导致整体生产力的下降,而对于倚赖科研的行业如航空或电脑业来说,影响尤其严重。报告研究了多个国家的经验后指,这些行业在一个金融发达的地方,增长会较一些没有金融业抢人、又不倚赖科研的行业,每年慢上2至3个百分点。
道理很简单,原本可以去从事航天通讯的火箭科学家,又或可以去钻研癌病疗法或新能源的人才,转而去当了终日在零和游戏中厮杀的对冲基金经理,其他行业便缺少了这些高质素的新血,生产力必然下降。报告的结论是,发展太快的金融业,会不利整体经济生产力的升呢。即是说,过了临界点,金融业会成为一地经济的负累。
报告提到的临界点,是私人信贷超逾 GDP,对香港这个金融中心来说,简直是毫无疑问了。这是否可以解释香港除地产金融之外,百业凋零,其他支柱产业总无法熬出头来?
说了这许多,你还是对金融业的憧憬及热诚不减的话,我建议你读读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名教授 Robert Shiller,最近写的一篇给金融系毕业生的演说,他在文章中苦口婆心地说,金融、经济、统计等理论的基本训练固然重要,但不要忽略历史、哲学及文学,因为掌握好工具之余,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金融的终极目的,是用来服务社会。
投身金融业的毕业生,需要去为这个百废待兴的行业重建秩序及伦理,令其服务可以改善普罗大众的福祉,而不是去做泡沫的啦啦队。
- peggycma
- 2017/9/3 19:53:46
我想学工商管理,,,
- zykdge
- 2017/9/3 21:52:29
希望多一点这样的贴子
- 兔子歪歪
- 2017/9/3 23:40:57
顶鸭子~



香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