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营销策划大师们:请别在忽悠企业了!
- brown2008LV.团长
- 2017/7/3 2:39:17
[顶]营销策划大师们:请别在忽悠企业了!
发表于:2008年1月29日 15时45分28秒阅读(28)评论(0)本文链接:http://user.qzone.qq.com/827063346/blog/1201592728
[顶]营销策划大师们:请别在忽悠企业了!
营销策划大师们:请别在忽悠企业了! 作者:陈新民
博客地址 http://jindianzi123.blog.163.com(陈新民的博客)
在我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三年前就记下了中国十大营销 策划大师(专家):叶茂中 余明阳 陈国庆 梁中国 苏沛德等的名字。其中,叶茂中大师的一句“没有创意,去死吧!”,使我印象深刻,我也经常在各类媒体上,看到叶大师的名字和形象;而这句话在当时,使众多大中型企业为之振奋,并使众多企业谱写了历史的新篇章。这些大师们,为中国企业的振兴和发展,可谓功不可没。但是,现在我要说:营销策划大师们,请别在忽悠我们的企业了!不要再拿营销策划做广告营销,品牌营销,市场营销的幌子,而大谈特谈广告营销,要做就做公关营销吧!
(叶大师的博客中):[“我就听说过一个案例,一个小城市,一个开油饼店的小贩,花了45块钱复印了一百张自己油饼店的宣传单,送给一百辆人力三轮车夫,许诺,只要人力三轮车夫帮他传达这个消息就可以获得一个油饼,如果帮他带人来买他的油饼,根据顾客的购买数量提成,提成以油饼结算。在他们那个小地方,这样做的油饼店只有他一家,他的名气传播开了,他的油饼做的也好,有了好产品再有好的传播手段,生意就火了,提起油饼,大家都说这家店的油饼最好。这就是广告的力量。”
[评论] 这个事例,我认为主要是口碑也就是美誉度的作用,而不单是广告的作用。试想,这家油饼店顾客都知道并都去过,之后,再没有人光顾。那么,广告还有作用吗?广告还有力量吗?当然没有!这是模糊和掩盖了口碑的作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从未有人花钱做广告,但却名扬四海,产品畅销海内外,这就是口碑的作用.而且口碑不需要花钱。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话,这样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夸奖!”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掂量出口碑和夸奖的分量,不是广告所能比的。
(接上)[“从上面我们的论述可知,广告对于企业来说,是能马上“一举成名”还是不能“一举成名”,而是说,现阶段——已经逐渐发育成熟的市场环境不太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媒体多了,投入大了,企业多了,竞争对手多了,同质化竞争产生了,要完善你的销售体系,要完善你的战略规划,要完善你的产品质量等等,必须是一个整体的,整合的思路思考问题,以前的好日子——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时光已经不存在了,单一指望一条两条广告一夜成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为市场环境变化了。”
[评论] 广告,广告,广而告知,广告只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这个企业,这个产品(品牌),买不买那是消费者的事了,而且,消费者已经越来越理性。
(叶茂中博客中)[勾引媒体炒作的十三个方法(2007-02-08 08:44)
一、最好的广告宣传是新闻
众所周知,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天接触无数与个人相关或无关的信息,神经已经麻木。我们已经迎来了信息传播过剩时代,信息的海量堆积和渠道的无所不在使得信息对于人们而言不再稀缺,而变得日益易得。相反,倒是人们的注意力选择却成了市场追逐的稀缺资源。在这一大背景下,仅仅一般化地传播信息,已经很难在众多同质重复、等质等效的信息竞争中脱颖而出,显示出其被“必选”的价值来。
普通消费者天生对广告的反感,这使得即使广告放在眼前,绝大多数人也会视而不见。更何况那些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的广告被消费者过滤掉,新闻则反而成了最吸引人的地方了。
平面广告也好,影视广告也好,软文也好,搞活动也好,它们无非是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针对中国本土市场,如何才能做出真正有效而又出色的广告呢?总结本土,我认为最好的广告宣传是新闻。
- 5566
- 2017/7/3 5:04:07
因此,利用新闻事件(舆论热点),人为制造新闻、事件和舆论热点,借题发挥、借力打力,集中优势兵力,进而单点突破须保证每一,但我们必条新闻的醒目性。
[评论]“最好的广告宣传是新闻”,这种说法和立意是不正确。因为,在中国是先有新闻学,后有广告学,中国新闻学要比广告学早半个世纪;好的广告宣传是软文,而“最好的广告宣传是新闻”这句话中,广告本身不可能是新闻,既然是新闻,就没有广告的味道了,也就不能说是“广告”了,它就是纯粹的新闻了。而且,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广告是要付费的,而新闻是免费的。
下面我把公关专家或学者,有关广告 公关 公关广告的经典语句转载过来,供营销策划爱好者欣赏,学习。
[一、广告
好的广告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不一定能使人信任。
凡做广告,除了商品推销这个直接目的之外,无不同时带有为企业建立声誉这样一个目的。
一般地说,人们对一个广告重复看7次,才能留下一定的印象。但真正树立起信任度和美誉度,则需要非常大的广告投入。就拿中国市场来说,前几年100万元广告费能使一个品牌成名并畅销。现在情况大为不同,广告的资金效益率大为降低,消费者抵御广告的心理进一步强化,广告信息量膨胀使某个广告很难鹤立鸡群,媒体费用也翻着筋头地上扬,一些产品每年广告投入远远超过1000万元,结果在市场上还是不死不活。(《品牌》)
二、公关
公共关系的基本方法是一种双向沟通,双向交流,双向教育,既有向外的信息输入,缺一方面都不成其为健全、完整的公共关系。
由于公共关系观点的引进,市场学中促销的含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它不仅仅是卖方向潜在的顾客提供信息和进行宣传的劝说活动,而且是包括专业企业要使社会广大公众了解企业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措施,从而加强企业与公众的关系,在社会上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公共关系是组织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和融合。
维持企业的盈利性和社会性之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三、公关与广告
作为公共关系广告应特别注意的,就是要避免商业化的痕迹太重。
自己的事情由自己来说和由别人来说,其社会心理效果毕竟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客观性是新闻报道胜于广告的主要特征。
广告也常常被称作“付费传播”。而做新闻宣传时则只是提供新闻素材让传播机构选用,不需要花钱。
日本的一位公共关系专家认为,单做广告,非失败不可,单做传播(新闻宣传)也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专门业务,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同行业之间的“形象竞争”。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形象比对方更“光彩”,更吸引公众,更能“先声夺人”。
国外有两家制帽公司同时推出自己新设计的男式帽子,甲公司抢先宣传自己推出的款式最富于八十年代的“男士气派”,乙公司的公共关系人员在设计广告时,则强调自己设计的男工帽款式最能迎合八十年代“女性的口味”,从不同的角度来树立形象。
新闻宣传是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信息必须通过新闻渠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才能传播出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易于取得较好效果。
公共关系广告“不是要大家买我,而是要大家爱我。”即是为组织机构树立形象服务。这与一般的广告有很大的区别。
关于公共关系与广告的区别,有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广告的作用,就象赛马时,将马骑上跑道,鞭策以加快。而公共关系则象清除跑道上的砂石障碍,从而使马跑得更好的一种工作。
有人认为,一般广告旨在说服,公共关系广告则是一种教育方式。
“一般广告是推销商品,公共关系广告是推销公司”。
商品推销广告的直接目的就是推销商品,促进购买,其商业色彩是很明显的。而公共关系广告则不直接劝说人们购买某种特定商品,它的主要目标在于唤起人们对企业或机构的注意、兴趣、信赖、好感、合作。
- 毒一吾二
- 2017/7/3 7:01:18
据国外有的公共关系专家认为,这里有一个大约为十比七的比率,即:与其增加一倍的费用去做普通商品广告,不如增加百分之七十的费用去做公共关系广告,会更为节省而又有效果 。
我曾在《现代品牌 战略运作》一书中第75页第3自然段(5)看到,“公关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品牌的知名度”。我提议这位广告专家(给出版社打过电话),好好看看本文后面部分内容,公关专家学者及众人是怎么谈论公关的。我很遗憾,我们的广告策划专家们:是真的不懂公关呢!还是有意误导读者!连曲阜市官员都说:孔府家从不缺知名度,缺的是美誉度!”啊!
我特别浏览了营销策划大师叶茂中的博客。可以肯定的说,在广告策划方面,这些营销策划大师们,绝对是中国一流的。但我要说的是,当今许多企业是比较困难的,他们拿不出多的钱来做广告。比如,郎酒集团在重复抵押负债12亿的情况下,还要坼巨资做广告,有多大的效果呢!那不是在往自己的脖子上,套绳子找死吗!
叶大师也知道,人为制造新闻的效果好,而且也大谈特谈新闻,但为什么不给他们做,像叶大师策划制造的“小雨点”事件呢?道理很简单,公关策划制造新闻,费时费事,不是想要就能像广告策划那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拿出来的。而且方案效果不一定会好,也不会像一单广告那样,比较容易的拿到一笔可观的,不菲的广告代理费。
再说,一个优秀的广告人,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公关人员,也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公关人员,而一个合格的公关人员,却比较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因为,新闻工具是公关人员的首要条件。公关人员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那么,什么是公关(公共关系)呢?公关是政府团体或企业通过大众或媒体进行沟通,从而达成一种共识。换句话说,公关是政府团体或企业通过大众或媒体,达到社会的认可。
企业公关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企业通过公关,达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提升企业的形象之目的。
企业公关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和代价,换取尽可能多的企业内部的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企业公关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提升企业的形象,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那什么是社会效益呢?就是社会大众对该企业和品牌的认可,社会信任和忠诚于该企业和品牌。
这里说的形象,和我们通常说的“注意形象”是一个意思,既美誉或者说好印象。
下面是我对《华夏酒报》在《17大名酒的17年》的报道中 ,有关专用词和白酒企业的理解和运用的看法:
[营销 有专家说:“精明的商人卖牌子,愚笨的商人卖产品”。大中型白酒企业做了十几年营销了,还在一味强调营销方式,深度营销、经端营销,这都是要玩完的。即使搞点文化营销,品牌营销,也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白酒:面临终端“大崩盘”》在白酒行业引起的巨大震荡,白酒企业不应该忘记。
早有专家说:“一个企业,二、三年靠营销”,十年靠技术,百年靠文化”,世界著名企业在文化营销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企业经营,好比人的一生,小的时候,起码不要危害社会,长大了要负起贡献社会的责任”。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个人总资产达500多亿,其在公益事业方面捐献了200多亿,这是比尔 盖茨个人财富巨增的重要因素。
品牌老化 按照这种说法,世界上的百年著名品牌早就该消失了。企业最大化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其品牌进行掠夺和透支,淡化了品牌的形象,形成了所谓的“品牌老化”。我们常说:一个家庭需要呵护和经营,而一个品牌更需要呵护和经营,这一点做到、做好了,就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品牌老化”之说法。
广告 早就有社会批评家指出:广告恐怕是社会上最大宗最明显的一种浪费。蒙牛人说“如果广告不能制作成新闻,那么广告就毫无价值”(有博友对这句话,提出异议,说立意不正确。而我认为,他这里所说的广告制作成新闻,是指制作公关广告)。对于白酒企业来说,广告无论如何是绝对不可能提高企业品牌形象的,公关专家早就说过“广告只能提高知名度,而不能提高美誉度”。2005年9月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广告轰炸“炸”不出强势品牌》的文章,大量广告投放,绝对不可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知名度 对于大中型白酒企业来说,都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发展壮大,才走到今天。可以肯定的说,都不缺少知名度。有人就说:“孔府家从不缺少知名度”。中型酒企不缺少知名度,大型酒企更不缺少知名度。
美誉度 企业形象越好,社会效益越大,美誉度就越高。有人说:“知名度不卖货,美誉度才卖货”。有公关专家说:“知名度越高,美誉度越低,企业风险越大”。秦池、孔府宴败走麦城就是知名度太高,美誉度太低,遇到突发性危机事件,根本无法控制局面造成的,汾酒在毫不相干的“毒酒事件”中大伤元气,就是美誉度不高造成的,即使国酒茅台遇到这类危机事件,也会很麻烦。前不久,新疆喜来登大酒店的一瓶茅台酒被顾客认为是假酒,盖内的验证码被鉴定检测过五次,该酒店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下令在正式结果出来之前,暂停销售茅台酒。这瓶酒既是真的,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坏的,这些年茅台酒的美誉度在下降,是企业自贱品牌造成的。
蒙牛用了6年的时间,把一个排在同行业第1116位的企业做成行业老大,靠的是美誉度。在建厂之初,巧逢“北京2008奥运”申办成功,蒙牛在负债经营的情况下,宣布到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时,蒙牛乳业从销售的每一瓶蒙牛乳品中拿出一分钱,总额1000万元捐助给奥委会,一张千万元空头支票的承诺,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两年销售额均在120个亿以上。
为了保证蒙牛企业、品牌的经久不衰,牛根生把自己的股份市值25亿元全部捐献出来,成立了“老牛”基金会,奖励为企业、品牌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和为做公益事业提供资金,这些做法都是在不断的提升企业形象,不断的汇聚社会效益,以此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稳定的增长。
因此,我建议:我们的营销策划专家 大师们,不要再高谈阔论广告营销,品牌营销(管理),市场营销了!多来谈谈公关营销,公关策划对企业的利好吧!
2008.1.29.



香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