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论坛相聚港大 → 香港大学的同学知道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黄冈红安县吗?
查看完整版本:香港大学的同学知道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黄冈红安县吗?
2017/5/4 22:18:38

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黄冈红安县      
    红安,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总面积179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15.2万亩,耕地51.9万亩。全县总人口为61.68万人。县城距武汉112公里,距黄州130公里。 京九、京广铁路联络线从县南穿过,加快了红安与外地的联系和交流。红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神奇的土地。她是 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重建地,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将军,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中将军衔的13人,少将军衔的58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其中1955-196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他们是郭天明上将、周纯全上将、王建安上将、韩先楚上将、 秦基伟上将、陈锡联上将、王诚汉上将;谢富治上将 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0人, 他们是刘飞中将、詹才芳中将、张仁初中将、徐深吉中将、 李天焕中将,徐斌洲中将,张天云中将, 胡奇才中将、 刘昌毅中将,王近山中将;被授予少将军衔的42人,他们是 程儒珍少将、韩卫民少将、袁克服少将、金世柏少将、 罗厚福少将、李世焱少将、 耿锡祥少将、黎锡福少将、 邹国厚少将、徐绍华少将、贺健少将、陈焱清少将、 熊应堂少将、程悦长少将、殷国洪少将,卢燕秋少将、 张天恕少将、郑国仲少将、 况玉纯少将、秦光远少将、 陈美藻少将、李定灼少将、江波少将、刘福胜少将、 赵鹤亭少将、马忠全少将、闵学胜少将、戴克林少将、 戴克明少将、程启文少将、 罗应怀少将、甘思和少将、 胡正平少将、旺运祖少将、何德庆少将、吴振挺少将、张志勇少将、涂锡道少将、张竭诚少将、詹少联少将、 谢正荣少将、周世忠少将。   
    
  需要说明的是:1952年9月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黄安县正式更名为红安县,同时划出部分区域分别归属河南新县和湖北大悟县,在划出的行政区域里还诞生了14位原黄安籍将军,他们是刘华清上将、 聂凤智中将、吴先恩中将、 高厚良少将、黄立清少将、萧永银少将、吴世恩少将、 严光少将、吴林焕少将、 萧德明少将、姚运良少将、 周明国少将、萧志贤少将、伍瑞卿少将。  
   红安以“将军县”闻名,除为人所熟知的老一辈将军外,还有一批共和国的新一代将军。如吴晓恒少将,她是1988年第一批授衔的女将军,时任某军医大学校长;黄俊峰少将,时任总后勤部某部副部长;江建曾少将,现任某军区空军副司令;胡先贵少将,现任海军某基地司令;罗毅少将,现任某陆军学院政治部主任;秦卫江少将,现任某军副军长;李平少将,现任某军副军长;刘晓坤少将,现任某省军区参谋长;程志,总政歌舞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是文职干部,享受少将待遇。
    红安的将军都是赫赫有名,参加指挥了很多很多大规模战役,可以说现在老百姓所知道的有名的、成功的战役、大丈、恶丈,90%以上是红安人参加并指挥的!
如:上甘岭战役(秦基伟、王近山指挥),抗美援朝
海南岛战役(韩先楚),解放战争
奇袭阳明堡(陈锡联),抗日战争
襄樊战役(王近山), 解放战争
塔山阻击战(胡奇才),解放战争
济南战役(王建安、新县许世友),解放战争
沙家浜(刘飞的故事),抗日战争
中原突围(李先念),解放战争
包座战役(李先念),长征
上党战役(陈锡联),抗日战争
金门战役(韩先楚),解放后
  
   
    共和国以“红”褒奖

1952年9月,为了表彰党领导下的黄安人民革命斗争业绩,湖北省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将黄安县正式改名为红安县。共和国以“红”命名褒奖的县,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例。




2017/5/5 1:09:50


翻开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史册,红安有着精彩纷呈的篇章:中国共产党人引领劳苦大众求解放的呼喊,唤醒世代饱受压迫欺凌的黄安人民,在大别山腹地英勇奋斗,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坚持斗争26年,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在民主革命中不屈不挠寻求革命真理,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于1923年冬在自己创办的武汉中学,召集家乡黄安籍党员学生开会,组建了党的黄安工作组,并派回黄安,播撒革命种子,从而揭开了黄安革命斗争序幕,为党在这一地区领导开展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里是彪炳史册的黄麻起义发生地。1927年11月14日,黄安、麻城3万多反抗压迫、剥削的农民,揭竿而起,手持刀、矛、土铳、撇把子枪,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建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震惊敌胆。这是继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党领导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这里是中国革命数支军队的诞生地。在黄麻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1928年,鄂东军先后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十一军,实现武装割据。1930年,党中央把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的武装统一起来,成立了属中央领导的红一军。1931年11月,徐向前任总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于七里坪,下辖由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的红四军和红十五军。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参加长征、西进川陕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在腥风血雨中重建红二十五军。随后,党又组建红二十八军,直至抗战爆发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在一个县域,先后诞生多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中国革命史所仅见。
    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也是孕育将军的摇篮红安(原名叫黄安)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县”(同时也被誉为“将军城”)。这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孕育了两位共和国的主席——董必武(代主席)、李先念,以及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王诚汉、周世忠、谢富治等223位将军。徐向前、叶剑英、许世友、徐海东、陈赓、陈再道、刘华清等我军一代高级将领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在我军历史上有五支红军部队在红安成立、重建和改编。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革命斗争中,红安有14万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10大军区,其中8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治委员由红安籍将军担任。后来10大军区改为8大军区,先后又有6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委是红安人。红安,一个山区小县,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县”,一个孕育将军的摇篮,一座熠熠辉煌的“将军城”,这不仅是一个“中国之最”,而且也一个“世界之最”。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