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论坛港大在线 → 如果我是教育部长……
查看完整版本:如果我是教育部长……
2017/5/3 13:26:05

如果我是教育部长……  

如果我是教育部长,我将对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大改,彻底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公的现状,以平息民怨。  
我的策略很简单,如下:  
一、现在的非985、非军、非警、非国防科工委的部属大学,除北京外,其他地方的部署大学统统下放地方。这里要说明一下,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因此可以特殊一些,一些大学,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大学不下放地方,这也是必要的,国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取消现在的211工程,实施新工程(可以取个名字),严格规定每省只能进一所大学。不过,北京可以例外(当然,北京的地方大学也只能进一所),没有下放的教育部直属大学,根据需要,也可以考虑进新工程。不过,我个人认为,像北京电影院等纯文化性的部属大学,就没有必要进新工程了。被下放的大学,在当地还有与当地大学竞争新工程名额的资格。但是,每省只能有一个名额。比如,下放后的合肥工业大学,还可以与安徽大学竞争,但只能是一所大学胜出。  
三、现有的985大学阵容不再增减,也不必对它们实施新工程,当然它们的211工程也应取消。道理很简单,这些大学的目标与新工程大学的目标不一样,有985就够了,不必多此一举。  
四、加大对985大学的投入,真正做好创一流大学工作。  
五、省部共建工程也可以取消,因为通过以上的调整。每省至少有一所全国重点大学,这种扶贫性的工作,已经没有意义;只要日后教育部不偏心,对偏远地区也加大投入就可以了。  
六、调整后的全国重点大学分三类:985大学、新工程大学、非985部属大学。  
七、关于大学本地生与外地生招生比例。  
1、985大学及非985部属大学外地生应占四分之三以上;  
2、新工程大学外地生比例应占三分之二以上;  
3、省属重点大学外地生比例应不低于二分之一;  
4、其他大学及学院,以本地生为主,外地生可以低于四分之一,当然可以更灵活些,不必作硬性规定。  
关于大学本地生与外地生招生比例,也是事关教育公平的大事。主要是国家掏钱办的部属大学,招生当然不能偏向当地。据说上海的一所985大学在上海招生人数占招生总人数一半,这样的招生政策,显然对其他地方的考生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是上海的地方大学这样做,其他地方就不应有意见。  
八、省属大学的数量各省可以不同,原则上也不必有数量限制。但是教育部对之应有一套明文评价标准,达标方予认可。此外,可以考虑省属重点的优势学科、专业参与一本招生。  
以上的几个方法,应该比较简单吧。但是,做起来就可能不容易了。这会影响到一些地方、一些大学、一些人的利益。可以公开地说,这样调整,反对声音最大的莫过于现有部属大学较多的地方,说白了,就是上海、南京、西安、武汉。但是为了全国人民的权利考虑,为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平的大政考虑,这些地方的利益必须有所损减。再说,纵使这样调整,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相对其他地方来说,依然比较集中。  
也许有人会担心,担心一些被调整的大学会从此衰落,它们的一些优势学科会消亡。但是我想,只要这些优势资源不流出国门,那就不能说是流失。那些优秀人才等资源完全可以流向全国各地的重点大学,甚或省属重点大学么。因此,优势学科、人才完全可以得到保留,完全有用武之地。说不定,通过这样的调整,还会促进人才等资源的良性流动呢!  
现在简说一下这样调整的好处。一则,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公的痼疾基本得到了医治,估计以后不会再发生中西部地区状告教育部的现象了。二则,教育部以后开展工作省力、简便、有效多了,再也不用为各种工程大学的进进出出而伤痛脑筋。三则,教育部从此可以花更多的精力抓重点大学,特别是985大学的建设。四则,地方上再无大学闹着要进什么工程的杂音,个个都会心安理得,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至于这样调整是否会促进我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这是一个大课题,本人不敢妄下断言。  
好像2006年又有四个211新名额,各地大学争先恐后,个个志在必得。教育部的头头脑脑,你们可头痛否?即使你们顺利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但是,明年呢?后年呢?……  
我之愚见,长痛不如短痛,教育对此应该下猛药,予以彻底根治。只要教育部不定下铁的原则,不将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公的问题彻底解决,教育资源的纷争就会年年有,而重点大学不重,非重点打破头都梦想一朝成重点的现状,就永远不会得到改观。  
何去何从,教育部,你,是否当斟酌斟酌呢?   
 
 




2017/5/3 15:40:18

坚决打击地方保护政策!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咳......不要把本地人保护地太好哦~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