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论坛港大在线 → 驳HKU“适合”观
查看完整版本:驳HKU“适合”观
2017/4/25 2:40:58

“…适合…”是大多数港大的学生为HKU辩护时的常有论调和最终结论。诚然,这句话于情于理都无可非议,然而,以之作为大学院校选择的终极标准未免有失偏颇,甚至有些不切实际。
“适合”本身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你首先要有选择的资本。在大陆,JJT几乎是唯一尺度。纵观全国,JJT成绩优异到可以随心所欲选择院校的又有几人?
尽凭此,适合的标准已很难成立。对大部分人而言,他们只有适应的份,没有“适合”的本。其次,就算能够进入“适合”自己的院校,还不得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尤其是HKU这一类高花费的院校。同样,50w学费生活费对大部分大陆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我是能力型的,我 觉得HKU最适合我发展,它有a. b. c. d. ……优点;但是,我家是小康家庭,年收入就几万元,到HKU又拿不到奖学金又不让打工,难道要我花光父母一辈子积蓄,卖了房子卖家具来上港大吗?与心不安。”你看,这又适合不了了。各位港大的学子可能体会不到这一点。既然上了港大,你们肯定有这个实力。养尊处优的高薪阶层才可能挺胸翘首大谈适合。
适合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到底怎样才算适合呢?有谁能定下指标然后自信得说:“瞧!这样就适合你了”呢?难道仅凭几个广告,几段文字介绍,几组数据就能断定是否适合自己就读吗?适合与否只能凭感受。换句话说,这是要靠实践证明的。而所谓实践,要在读过之后才能知道。这就好像检验炮弹,验一发,毁一发,绝没有回头的路。单适合就已难定,更何况要在前面加上“最”字。各位HKU的朋友,你觉得很适应,很喜欢HKU的生活,但你就能确信在其它学校找不到更令你兴奋的生活吗~~~特别是在亲身体验之前?
由此看来,所谓“适合”其实只是一纸空文,真正理智的院校选择是需要全方位考虑的:分数、费用、专业是否对口、专业前景、志向(这就涉及出国率和就业率的问题)、校园环境、学术氛围、同学、教学理念、学校形象……很繁,很乱,很无奈,很现实。如果把一切都考虑在内,人是不可能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学校的。
打个很俗的比方,大学招生就像市场上做生意,大学要看学生,学生也要看大学,相互讲价,相互妥协。大学有权对学生做出评价,学生也有权评价大学,双方都是上帝。贴吧中大家关心的就业出国奖学金多少的问题,也许你们感到不屑,但港大无可回避;大量不友好甚至是不利于港大的言论的出现,需要港大反思。10,000多人报考港大,足够说明港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至少大多数人最初认为港大是“适合”自己的。但现在这个情况,又说明了什么?在这么多问题上令人失望,走了那么多人,来了那么多流言蜚语,这不是一方的问题。
港大人热爱港大,维护港大声誉,精神我很感动,这是港大的成功。
这篇文章,对事不对人。有些地方你们没看到,我指出;文章言语上有疏漏,还望指正。




2017/4/25 4:35:48

香港各大学内地学生论坛www.HKCSSA.com



2017/4/25 7:36:03

主要是两地的教育体制不同造成认知上很多误区。HKU实行的是以欧美教育体制为主的模式,内地采用的是自己的办法和标准。

欧美基本是从教学的两个基本点,教授和学生来展开招生活动的,一般均是以教授为主的,各个学校有一个自己的基本的要求,很多有差异,到此基本要求的学生均可以申请,通过对申请人的考核或面试或其他形式的考核,由教授决定是否合适,来决定是否录取的。

内地是通过设立的部、省的招生办公室,来组织统一的全国高考(包括各省出卷),并由各个省的招生办按高考分数高低来决定录取的。
两种不同的模式,就带来了一些观念上的冲击。

欧美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授,学校是由教授们来管理运行的,教授对招生有决定的权利,对负责招生的教授们(很多是德高望重的学术权威人士)是充分信任的,况且学生招来也是由教授负责教育培养的,教授们对自己的荣誉和前途负责。学校董事会对某位教授不满意,可以通过一定程序予以辞退,一但聘请了,并委以负责招生,就由教授决定招谁的。所以肯定会有适合不适合的问题,适合与否,也是教授说了算。一般大家没有疑义,但认为有舞弊,可以介入司法调查,教授绝大多数人不会在这种事上冒险。一般国外的人也很少有去贿赂教授的,一是要承担行贿的罪名,也许会毁了孩子家庭等,风险太大;二是一般民众孩子不是这块料,不会硬要进,对孩子并不好,比较实事求是,另外是欧美名校选择也多,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与我们有很大不同。

国内社会体制带来社会风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迷信名校,事实上名校出来确实比其他一般的差距很大,就业本身难,就业机会差很多。社会、学校、家长、学生一律瞄准了名校,大家希望公平竞争,就有高考等制度。离开了高考制度就觉得有问题了,不了解、不适应很正常。但知道本身是两个体系。你去申请哈佛、剑桥也是由教授说了算,主要是教授认为合适就行了,没有我们已往熟悉的办法和标准。

两种方式,谁好谁坏,争论一百年可能没有结果。但有一点全世界的大学均是以哈佛、剑桥为学习目标的,包括当年建立北大和清华??



2017/4/25 9:34:29

我认为楼主把“适合”的范围界定得太小了。
我觉得港大所提出的“适合”不是指楼主所列的纷纷繁繁的一系列为以后就业考虑的因素,而是这个学校对你的性格来说适不适合,你在这里会不会开心成长,这里能不能相对你的其它的可以选择的高校给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提供更好的条件。
没错,“适合”确实是个很主观的词,但是,你的选择本来就是你自己的选择,没个选择都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主观决定。你有很多信息可以参考,来给你上不上港大提供议建,要做的就是分清信息的真伪。这一点一定请各位弟弟妹妹慎重。因为作为一个港大的学生,我看到这个贴吧里太多恶意中伤港大的话了。
我承认经济问题是个问题。但我觉得经济问题在你报考港大之前就应该做好抉择。现实确实是残酷的。一文钱压倒英雄汗。这也许是个另人遗憾的地方。但是其实港大也没辙,相信大家都能明白??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