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南亚裔人士到深水埗找份送货工作,老板一看,先问对附近街道熟悉吗?求职者支支吾吾;那你就是无知喔!再问广东话如何,求职者更加支吾;不太会讲吧,那你就是无能!最后老板自己下定论,求职者旨在讨生活,志在找份工,不过为自己,不是为铺头长远发展。於是求职者在无知、无能之外,更罪加一条无心。
深水埗石油气店华人老板如此请人,民间还容易理解;高等学府聘校长,居然有人沿用如此心态衡量,不过自视学府为深水埗铺头。所谓三无,校长如果能换个国籍便统统解决,不外一言以蔽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平机会搞了几十年,有无改善种族歧视,看特区知识分子言论便知。
大学校长最需要的两项技能,一为学术成就,一为行政能力,两项技能跟语言、地域无关。特区大学校长之所以不好当,因为回归愈久,发展方向愈模糊。知识分子以国家为己任,便看重跟内地接轨,要搞好行政;可又看重大学国际排名,不得不搞学术,偏偏内地国情始终跟国际价值背道而驰。说发展,要往何方发展?老外校长学术成就镇不住本地教授,但基本政治手腕嫺熟,回应问题真个无包袱,所谓模棱两可换个说法也就是具备不偏不倚的能力。
民间看学府,看学生多过看校长,既期望大学生有传统学术风骨,又要有创新意念,一面要大学生着重学业,一面又希望大学生多关心社会、时事。回归之后,大学无法避免政治议题,前任校长请辞已是前车之鉴, 现在聘新校长,怕也要选个能应付政治问题的。
一个大学整日陷于政治定位而不能自拔 那它永远无法在学术上取得顶尖的成就 永远是个二流三流大学
清华 北大 港大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