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yiqi
2017/9/2 6:46:41
不知不觉,来香港已经两个月了。
也许我真的是这种四海为家的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热带与温带,讲粤语与讲普通话,左行与右行,在我,居然也没有那么明显的分别。甚至,我丝毫不觉得别人说的“习惯”是个问题。生活依然是生活,生活里有渐渐熟悉起来的人,和已经熟悉很久的孤独。
有时候忽然惊觉,这就是大学,这就是我曾经那么期待的新生与自由。我正走在曾经的梦中,却全然不觉这点。奇怪吗?是我没了激情,还是我那太过强大的理性压制力,已经把一切都按进已经掩埋太多自己的潜意识之海里了?
不管怎么说吧,这就是我的大学,它起始的音符已经画下。
CSSAUD Ocamp,节操掉尽之后,收获的是不渝的友谊;坑爹的CCC与CAES,无尽的workload里,学到的是按时的重要;以为无压力的数学,77分的期中试卷,教给我的是细节的意义。大学的开端,给了我什么?我想不仅仅是那一点微积分一点新单词,我也希望,我能得到的比单纯的学术多得多。我将得到生活,且得到以后让我能继续得到生活的一切。
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这就像一只猫,怀着追逐自由的灵魂,心底依恋的,却还是储藏室里那个小小的角落。这里的桂花才开,故乡能酿出回忆的整街的桂花香,却早已经在北风里散去了。之后的好多年,恐怕能与故乡的秋天邂逅的日子,都是屈指可数了。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宿命的逃离,留下身后滴落的血,也就都让故乡的大地把它们埋葬了吧。
如果有人问我香港是怎样的城市,我该如何回答呢?如果有人问我香港大学是怎样的大学,我又该怎么回答呢?我想,套用汇丰银行的广告语是再好不过了,that is, the world’s local city, the world’s local university.这里地方文化与国际思维融合的那么彻底,彻底到你看不出一点痕迹,彻底到任何人种任何肤色都能马上找到属于他们的文化和宗教,彻底到唐风的寺院和犹太教堂能并肩而立,彻底到你在学校食堂走一转,能听到至少三种语言的谈话。虽然来前疯传很多local对大陆学生并不友好,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很多友善的local,他们会因为只有我一个的大陆人而在讨论里讲他们那口音独特的普通话,他们会热心的告诉你基本的粤语。也许,是现在两边的误解还都很深,是现在两边的了解还都太少。希望到我毕业的那天,至少,我的local朋友们会了解到一个真正的大陆,真正的当代中国。
就这么多吧。
QuantGrav
2017/9/2 10:59:09
楼主,厉害,我离香港都好远哟,还不知道啥时候可以去一下呢